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壮丽70年 奋进健康路】刘正乐、唐胜才:儿科医界的“耄耋侠侣”


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四川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,激发全省卫生健康系统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责任担当,凝聚起推进健康四川的强劲力量!


8月19日起,四川省卫生健康委、四川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陆续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公共·乡村频道《乡村直播间》重磅推出“壮丽70年 奋进健康路”系列访谈。节目对话我省医务人员,讲述他们守护健康、护佑生命的感人故事。


节目于每天晚上19时50分播出,重播时间为次日早上7点和中午12点。欢迎收看!


儿科的发展,儿童的健康

离不开共和国一代代儿科人的

不断探索实践


有两位医者

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

儿童健康的临床、教学和科研


这两名医者

也在医学的徜徉中相识、相知、相爱

谱就了一段儿科医界的侠侣佳话



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对侠侣

来自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

的唐胜才、刘正乐两位教授



主持人

唐教授,刘教授你们好, 50年代流传这样一句话,“宁治十妇人,莫治一小儿”,就证明小儿科是非常的难。你们在1954年毕业后就马上投入到了儿科的工作,当时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?



刘正乐:当时是病人多,病种多,家属经济条件差。床位不够,病人睡在什么地方呢?睡在阶梯教室的地板上。那时,我们就有一个想法,就是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。


主持人

刘教授,我知道当时的外科主任医生都非常喜欢你,想让您留在儿科,但是您还是选择了小儿科。


主持人

在小儿科的工作当中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,具体的困难是什么呢?


唐胜才:具体来说,大人小孩子治疗的时候都要静脉输液,大人打静脉是很容易的,但是小孩子血管很细,针打不进去,就要用刀,解剖刀划开皮肤,就把这个血管拿出来,针扎进去,输液输完了就把皮肤缝起,所以小孩子很吃亏的,每输一次液,就要切开一次静脉。


我在上海学习的时候,就有一个叫小静脉穿刺,不管是很小的静脉,是头皮上的或者手上的脚上的都能够很正确地扎进去,不需要切开,我就把上海的这个技术给带到成都来了,然后,就在成都就普及了。


主持人

我知道在1982年的时候,刘教授是全国第1批公派出国留学的,去到了加拿大,当时也是全球第一批到加拿大学习的。当时去学习了什么,带回来了什么呢?


刘正乐:我们出去学的专业是什么呢?全球的临床流行病新的学科班。回来以后,全国推广这个新的学科,所以就办了一个学习班,就是临床流行病学培训班,以后全国就开展了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。


主持人

那其实我还知道啊,您还有一项是推向了世界的,那具体怎么回事呢?


刘正乐:这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啊,在我进行科研以前,全国都在用,我们国家说这个效果好,但是世界上不承认,我就利用这个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,证实中国的疫苗是安全性好的,效果也好的。


但是国际上怎么样承认你呢?我发表在了国际杂志上,但是国际的专家还在美国开了个国际疫苗专家评定会,叫我在会上发言,答辩,后来得到疫苗专家的好评,后来结果就是这批疫苗进入了全世界。这个疫苗是我们国家首批第一支进入世界的疫苗。


主持人

那这一路走来,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?


刘正乐:医生的一生目标是为病人的生命健康贡献。我的原则是少花钱,治好病,从病人出发,从家长出发,病人对我的评价很好,一直把我当做他的亲人,这是我心里非常安慰的。


唐胜才:这个刘医生她还有一个特点,她的家庭经济是很不好的,按照她的家庭经济情况根本不可能读大学,那么为什么呢?她就是每做一个事情都是认认真真,她从小到大艰苦奋斗,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说可以借鉴。




季小微猜你喜欢

人人都怕癌,但癌细胞也怕你,最怕你做这些事!首例!四川医生完成莫桑比克首例泌尿外科日间腹腔镜手术【壮丽70年 奋进健康路】范生尧:耕耘杏坛,仁术济民“2019最美医生”谭晓琴:大爱仁医——呵护生命的高原格桑花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